節目中,楚德勤從 “有歷史、有文脈、有傳奇” 切入,生動展現巨野的多元魅力。這里因大野澤得名,是春秋 “西狩獲麟” 之地,西漢山陽國、昌邑國曾在此定都,兩千多年的縣治歷史沉淀出厚重底蘊。麒麟臺見證 “麟現祥瑞” 的傳說,永豐塔、文廟大成殿等 74 處文物古跡串聯起時光脈絡,國家一級館巨野博物館內,1.3 萬件館藏文物(含 297 件珍貴文物)讓觀眾得以觸摸千年文明的溫度。
作為 “中國麒麟之鄉”“工筆牡丹畫之鄉”“雜技之鄉” 等六重文化盛譽的承載地,巨野的文化活力愈發蓬勃。2 萬余名農民畫師以筆為鋤,65 家基層畫院與牡丹園相映成趣,《花開盛世》等作品亮相國際舞臺,年創作書畫作品 150 余萬幅,實現綜合產值 45 億元,成為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的生動注腳。
巨野的自然之美,藏在山水與田園之間。國家 4A 級景區金山被譽為 “天下之中第一山”,金山春曉、秦洞云霞等景觀承載著范蠡、西施的傳說;白虎山天池湛藍如鏡,青龍山景區綠水環繞,洙水河公園十里蜿蜒,構成 “一山兩湖三河” 的生態畫卷。更令人驚嘆的是龍美生態園 —— 這片 7000 畝的水域曾是采煤塌陷區,如今成為數十萬只鳥類的棲息地,化作生態修復的典范。
鄉村則是安放記憶的港灣。22 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383 個和美鄉村示范村星羅棋布,“四好農村路”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舒王莊的櫻桃、泗興屯的蘋果、龍麟產業園的瓜果飄香四季;600 年歷史的前王莊石頭寨入選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石頭壘砌的院落里,仍能聽見歲月的低語。
作為魯西南的重要節點,巨野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增速穩居菏澤市前列,先后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全國 “四好農村路” 示范縣等稱號。依托 “一二三七” 工作思路,巨野正以文化為紐帶,推動 “景點旅游” 向 “全域旅游” 升級:春季賞牡丹作畫、夏季游山水秘境、秋季品田園碩果、冬季觀非遺雜技,四季主題活動讓 “麟城” IP 持續升溫,2024 年工筆牡丹畫文旅節全網曝光量屢創新高,成為現象級文化 IP。
節目錄制結束后,楚德勤與節目組圍繞 “文化賦能產業、文旅融合振興” 展開深入交流。他分享了巨野的發展路徑:以工筆牡丹畫產業為核心,延伸 “創作 + 交易 + 研學 + 文創” 產業鏈,計劃培育 10 萬書畫從業人員,打造 “永不凋謝的牡丹花” 文化品牌;依托金山、石頭寨等資源,推進 “文化 + 生態 + 鄉村” 融合,開發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借勢非遺雜技、戲曲等元素,創新 “展演 + 培訓 + 旅游” 模式,讓傳統文化 “活” 起來、“火” 起來。
雙方還就 “放大麟城品牌效應” 交換意見。楚德勤表示,巨野將持續整合 “麒麟文化、牡丹書畫、山水生態、鄉村鄉愁” 四大優勢,通過新媒體矩陣、書畫展銷會等渠道,讓 “千年麟城” 走向更廣闊舞臺。同時,以 “一幅畫帶動一座城” 的發展理念,吸引更多投資者共享文化產業藍海,共繪 “文城相融、景村共生” 的美好圖景。
為全面展示各地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成果,推動文化產業與地方經濟互促發展,新華網策劃推出了《300秒看家鄉》公益活動。活動通過邀請發展具有新亮點、新成就和新經驗的城市主要領導參與節目錄制,推介家鄉之美,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巨野亮相,不僅展現了魯西南的文化底蘊與生態魅力,更提供了 “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的縣域實踐樣本。正如楚德勤所言:“巨野的每一筆丹青都流淌著文脈,每一寸土地都孕育著機遇,等待與您共赴這場祥瑞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