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搶救不停擺!華山醫院三臺神經外科手術同期開展,患者均轉危為安
疫情下的上海,醫務人員為控制疫情日夜奮戰,但生命搶救也從未停歇。
4月18日下午,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門診負壓手術室、醫院手術中心內,3臺神經外科手術幾乎同時開展。腦血管,腦腫瘤,創傷重癥三組專家“全副武裝”,在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的配合下,為封控區轉運來的24歲小伙、72歲孤寡老人和35歲的快遞公司員工緊急開展手術,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至當晚10點,手術均順利結束,三位患者平安返回病房。在病房、線上焦急等候的家屬,時刻關注進展的醫院各部門醫護人員放下了懸著的心,互道一聲感謝和辛苦。
18日凌晨,華山醫院抗冠秘書處負責人、醫務處處長王惠英接神經外科總院執行主任朱巍教授電話告知,經專家組評估,16日因左顳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創傷重癥組吳雪海教授收治入華山神經外科、上海市神經外科急救中心39病區過渡病房的24歲年輕人小韋情況加重,意識狀態GCS評分下降,CT提示腦疝風險,可能隨時需要手術!
這是一種顱高壓危象,小伙子因顱內壓增高導致部分腦組織被擠壓移位,壓迫周圍神經、血管和腦干組織,情況危急。在抗冠秘書處的統籌協調下,院內相關流程立即啟動,流調、評估、轉運、手術、病房準備、消殺,工作群中,各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得到通知,連夜確認流程,做好準備。
18日凌晨4點半,35歲的浦東快遞公司員工劉師傅因頭痛頭暈半月,加重至惡心、嘔吐,行走不穩,經同伴呼叫120救護車轉院至華山急診,CT提示:右側小腦4-5厘米巨大占位,伴腦積水。
一大清早,神經外科腦膠質瘤中心副主任吳勁松教授與當日神經外科急診值班朱鳳平醫生至急診查房發現,患者顱內占位導致脊液循環通路受阻、產生大量腦積水已明顯引發顱內壓過高,也需盡快進行腦室外引流以穩定情況!
而幾乎就在同時,17日下午從封控區至外院急診就診,又經120轉入華山醫院急診的72歲慢性硬膜下血腫老年男性患者情況也在進行性加重,入院時血腫壓迫已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排尿功能,并導致一側偏癱、行走困難,此刻雙側瞳孔變大,同樣面臨腦疝風險。
人命關天,三臺手術,每臺都非開不可。怎么做,對患者、對醫護、對醫院才更安全?
工作群里,院感科主任楊帆教授,急診科主任助理楊敏婕醫生與神經外科專家組你來我往幾輪對談:緊急程度?感染風險?轉運路線?具體方案很快確定。
經細致流調及感控詳細評估,劉師傅因病在快遞公司休息半月、入院前數日無核酸報告,靳老先生上一次核酸檢測后又在外院急診停留過,兩人入院后僅有抗原和一次核酸快檢結果,均存在較大感染風險,需經特殊通道在門診負壓手術室手術;小伙小韋早一日入院,已有兩次核酸陰性結果,危急情況下,可經專門轉運通道轉至醫院手術中心手術。
由于三位患者都來自封控區,且都是急診緊急入院,無法完全排除風險,轉運、醫護、消殺團隊需著“大白”上陣,并由后勤保障部門實時對檢查、轉運及手術場所進行消殺。
方案確定,分頭執行!
下午1點,在后勤、保衛等部門全力配合下,小韋被順利從過渡病房轉運至總院手術中心。已等候著的“大白”朱巍教授主刀在一助虞劍副教授、二助朱侗明醫生,巡回護士陸小露、洗手護士李凡,麻醉醫生劉潔、史瑞珍的配合下,歷時約3個小時,順利完成腦內血腫清及血管畸形團切除手術。
術后CT復查顯示:患者顱內高壓情況明顯好轉,壓迫去除,轉危為安,有望徹底康復。
返回病房時,從外地趕來照顧兒子的孩子父親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朱巍教授在確定手術切口位置
與此同時,靳老先生特殊的術前談話正“在線”進行。右臂缺失的靳老先生是獨居的孤殘老人,日常一日三餐由街道居委照顧,封控期間,居委工作人員注意到了老人腿腳不便、有尿持續失禁現象,聯系了他居住在浦東的姐妹,經家人聯系轉運至急診,并最終由120送至華山。
由于沒有直系親屬在場,陪同就診的姐夫一時拿不定主意,提出術前談話可“云”進行,醫療團隊也表示理解支持。在與老人5位家人的“連線”中,主治醫生王瀟文將朱巍教授團隊制定的手術方案詳細告知:考慮到老先生既往有冠心病史,長期服用氯吡格雷,加大術中出血風險,醫療團隊特意首選局麻手術下放置引流管,備以全麻,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
家屬被團隊的專業和細致感動,在視頻會議上一一“表決”,全部同意手術。
14:50,老先生被轉運至門診二樓負壓手術室,當日住院總王瀟文醫生主刀,在范振醫生,沈寒沁,宋歡護士的配合下,順利完成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鉆孔引流。
16:41,手術結束,復查完CT、轉回過渡病房時,老先生的偏癱和偏癱均已明顯緩解,語言功能也明顯提升。激動的姐夫感激萬分,趕緊再次“連線”親人告知這一好消息。
王瀟文醫生手術中
1個半小時消殺,負壓手術室再次啟用。
35歲的劉師傅被轉運至手術室,在吳勁松教授的指導下,朱鳳平醫生為劉師傅開展了腦室外引流+Ommaya儲液囊植入術。這一術式使醫生在術中、術后可持續進行腦脊液引流,緩解了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疝的生命危險,并為亞急性期綜合治療打好基礎,手術歷時一個小時。術后復查CT顯示,顱內高壓明顯緩解,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病人從死亡線上被救了回來。
吳勁松教授為患者制定手術方案,手術順利進行
“手術順利,最后一位病人已經安全轉運至留觀病房。”
晚上11點多,隨著最后一位病人返回,全程關注的醫院領導,參與統籌、指導與調度的醫院抗冠秘書處、院感、后勤、保衛等部門終于放下了懸著的心。
三臺手術后,深夜的神經外科工作群開始了一場在線討論。參與手術的醫生將三臺手術一一“復盤”,結合此前寶山院區新冠救治定點醫院、虹橋院區高風險負壓神經外科手術相關工作經驗,就此特殊時期手術的流程、經驗一一總結、分享,流程梳理。時刻關心、關注進展的華山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毛穎教授也在群里為團隊專業、高效的運轉點贊。
急診特殊通道轉運
華山醫院總院手術室科護士長李根娣介紹,封控期間,看似“平靜”的醫院手術室,其實經常上演這樣的“生死救援”。
當天,除了這三例神經外科急診室手術,另有神經外科平診手術、腎病科手術同時開展。
封控以來,普外科,手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等學科也經常“奔波”在手術室,開展急診、平診手術。為此,在華山醫院統一協調下,手術中心特意將六樓手術室單獨辟出,接受有新冠感染風險患者的緊急手術,工勤、保衛、后勤人員隨時待命,救援、消殺,確保手術室安全。
家屬激動的淚水,醫生濕透的汗水交織,讓疫情下一場場生死救援顯得格外動人。
“神經外科有很多急診手術,這個特殊時期,很多患者將希望寄托在華山醫院,只要是必須開的刀,即使條件再艱難,我們也一定開,甚至有些患者有顧慮,我們專業判斷風險后也會盡力說服他們。醫者仁心,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朱巍教授說。
相關閱讀
-
打通海關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保障...
近日,經蘭州海關所屬平涼海關檢驗合格,由平涼圣梯對外貿易服務有... -
方艙內,我們向陽而生
光明日報訊作為上海疫情中最可愛的一群人,志愿者們活躍在包括方艙... -
堅持“動態清零”實質就是堅持人民至上...
人民日報消息上海4月26日報告的陽性感染者數量,總數較25日進一步減... -
她的聲音,為何溫暖許多人
新民晚報報道今天傍晚,一段名為《70歲老人的方艙聲音,全程滬語聽... -
江西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6例 本土無...
央視新聞客戶端訊2022年4月26日0-24時,江西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5例... -
三部門:到2022年底力爭國家區域醫療中...
央視新聞客戶端訊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近日...
- 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何培養學生2022-11-25
- 十滴水洗澡的功效(十滴水打一字)2022-11-25
- 焦點快播:“外國人講安徽故事·合肥站”宣2022-11-25
- 2022黃山旅游節推出14項主題活動2022-11-25
- 世界微速訊:以群眾口碑檢驗富裕江西幸福江2022-11-25
- 內雙畫眼妝選擇什么樣的眼影?內雙眼妝怎么2022-11-25
- 眼影選購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眼影是不是越貴2022-11-25
- 深邃歐式眼妝教程 歐美上挑眼線怎么畫?-2022-11-25
- 環球觀熱點:中分劉海怎么打理好看?哪些中2022-11-25
- 適合中分發型的臉型有哪些?2022年短發發型2022-11-25
- 全球今熱點:中分發型有哪些優勢?方形臉適2022-11-25
- 中分短發發型有哪些?你更喜歡哪一款?|全2022-11-25
- 中分適合什么臉型?劉海中分怎么處理?2022-11-25
- 劉海分開合不上怎么恢復?去理發店可以嗎?2022-11-25
- 【世界新要聞】圓臉臉型特點是什么?圓臉適2022-11-25
- 不想中分怎么變回來?哪些臉型留中分發型不2022-11-25
- 環球熱推薦:中分劉海留煩了想換發型怎么辦2022-11-25
- 熱點聚焦:劉海中分怎么解決?劉海剪厚了怎2022-11-25
- 如何讓頭發快速生長?剛染完頭發第二天就洗2022-11-25
- 男士中分適合燙大卷還是小卷?男生燙發發型2022-11-25
- 自然卷應該使用什么樣的護發產品?自然卷該2022-11-25
- 月餅分著吃寓意好嗎?為什么說月餅吃多了也2022-11-25
- 月餅能煎著吃嗎?月餅的吃法有哪些?|環球2022-11-25
- 中秋節該怎么送禮?中秋節后天氣會轉涼嗎?2022-11-25
- 月餅烤完很硬怎么回事?月餅的好壞主要看什2022-11-25
- 十八數藏引入新投資方,深度布局產業化2022-11-25
- 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要聞速遞2022-11-25
- 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_世界即時看2022-11-25
- 玉竹可以和什么一起泡酒?玉竹酒做法是什么2022-11-25
- 玉竹能放多久?玉竹食用方法有哪些?-全球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