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2020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59項成果改變你我生活

2021-11-05 09:13:02    來源:海西晨報

全國首條地鐵盾構跨海隧道洞通。

視頻智能監控系統。

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刀具產品。

防城港核電站防護涂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鐘寶坤 通訊員 陳君玉 唐燕婷)在剛剛揭曉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廈門有兩項科研成果獲獎。記者獲悉,我市共有59項成果獲得2020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30項。這些獲獎項目充分展現廈門市近年來科技創新取得的新成果。

在這59項成果中,企業為主或參與完成的成果有49項,占比達83%,體現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及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增強。59項成果共獲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985件,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441件,發表論著1320篇。

獲獎項目累計實現產值396.6億元,其中實現產值上億元的項目有37項,占總數的62%。這些項目中,既有面向產業重大需求的,也有直接服務生產、民生的,尤其是一系列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突出成果。

這些獲獎個人和項目展示了廈門市前沿科技的重大成果,廈門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實現的新突破,以及建設科技創新驅動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取得的突出成效。

“十三五”期間,廈門市1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78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302項成果獲市科學技術獎,其中部分科技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比如:全球首個ROS1靶向藥物伴隨診斷試劑、全國首款柔性AMOLED屏幕、國家一類新藥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全球首例石墨烯基非金屬散熱器、心臟“折疊”手術、國內外首個獲批的雙抗原夾心法總抗體檢測試劑——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等。

此外,“十三五”期間,廈門市啟動建設嘉庚創新實驗室,引進落地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中科院計算所、新松機器人等8家科研院所和頭部企業,培育建設40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全市共登記技術合同23034項,合同金額393.31億元,分別占全省59.3%、60.53%。

截至2020年年底,廈門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93件,為全省平均值近3倍、全國的2.4倍;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已匯聚國家級人才近1300人、省級高層次人才2500余人、市級高層次人才2.7萬余人。

一等獎項目風采

1、視覺神經網絡光電集成系統及其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

該技術是以廈門大學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技術探索項目“視覺神經網絡光電集成系統的研究”所獲得的理論研究成果為基礎,與福建新大陸自動識別技術有限公司和廈門市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產業化關鍵技術“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技術成果。

2、緊致化視覺檢索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

該項目圍繞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的前沿熱點,針對華為、騰訊等一線人工智能企業的業務瓶頸和信息產業鏈的迫切發展需求,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歷時近十年研究攻關,構建了緊致化視覺檢索的基礎理論框架與系列關鍵技術,突破了帶寬受限下海量視覺數據分析的關鍵瓶頸。

項目所構建的面向視覺搜索的緊致化特征,為視覺大數據的高效特征表示與內容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論與方法,在智慧城市監控、網絡內容分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3、原發性肝癌全流程診療及研究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該研究團隊將提高肝癌的診斷率和治愈率、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作為首要目標,以“福建省臨床重點專科”“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肝膽胰腫瘤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為平臺,圍繞肝癌的基礎、轉化與臨床應用進行一系列創新性研究,主要有:原發性肝癌患者的圍手術期全程加速康復外科管理和多學科診療模式;原發性肝癌信息化大數據系統構建及創新性基礎與轉化研究。

4、基于生態系統演變的北極海洋生物資源潛力評價技術研究與應用

近幾十年來,氣候變化導致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帶來了北極航道資源、油氣資源和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凸顯。為此,該項目以認識北極環境與生物資源的戰略需求為牽引,針對北極海洋生態系統演變以及由此產生的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問題開展綜合調查、研究與評估,形成了從海冰變化機理機制、生態系統演變及其響應評價技術構建到生物資源潛力評估等系列成果。

5、高安全氫燃料電池客車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氫燃料電池客車是未來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燃料電池客車產業處于起步階段,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尚未自主、車輛生產過程中缺乏穩定氫源、整車集成性和氫安全性均與國外同類產品存在一定差距。

廈門大學與廈門金旅、金龍等企業歷經近10余年的產學研合作,自主研發了高性能氫燃料電池系統、移動式燃料電池供氫新裝備,突破了高安全氫燃料電池客車系統集成技術,推動了燃料電池客車的產業化應用。

6、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切削刀具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該項目開發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效加工刀具,并實現了產業化,解決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效加工中切削刀具的“卡脖子”問題。

目前,該項目第一完成單位廈門金鷺已建成了我國最大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刀具生產基地,年新增銷售收入1.2億元,利潤1900萬元。

7、海工裝備聚合物基材料表界面科學問題研究與技術創新應用

該項目在國家、部省市科技項目的支持下,對海洋工程結構長效防腐、飛行甲板防滑、潛艇隔倉防火、深潛器固體浮力材料等關鍵材料進行聯合攻關,突破了海洋功能材料開發與應用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

項目成果在海化院、信和公司實現產業化,系列產品分別應用于跨海大橋、核電站、深潛器等民用與科研領域,以及艦船防腐、航母飛行甲板防滑、核潛艇隔倉防火等軍工領域。

8、生物質廢棄物的炭轉化成套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該項目率先開發出生物質廢棄物高值炭轉化集成技術,建成低成本脫水干化、熱解炭化活化以及炭產品定向改性等創新工藝與核心裝備,所得生物炭、活性炭及其衍生產品可用作營養土、炭基肥料、土壤改良劑、水氣高效凈化材料以及綠色建筑材料,實現“資源高效回收,能源高效轉化,產物高附加值利用”等目標。

9、智能健康云公共服務平臺研發與產業化

該平臺的關鍵技術填補了醫療行業城市級異構數據秒級匯聚、清洗治理難、海量健康數據的可讀性差等諸多領域技術空白,是唯一榮獲國家衛健委互聯互通最高等級評價的城市案例。

項目在多個國家級、省市級城市數據中心,超1000家醫院落地應用,近三年累計實現收入20.05億元;同時,打造了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培育了一大批復合型產業人才。

10、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管控成套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該項目有利于推動軌道交通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項目成果之一是編制我國首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標準化管理技術指南》,并在全國軌道交通建設中推廣應用,推動各地軌道交通工程施工質量標準化進程。

項目的研究與應用提高城市軌道工程施工質量安全信息化管控水平,降低工程的返工率,節約成本,降低施工質量安全風險。

關鍵詞: 科學技術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天堂资源在线种子资源|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s|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欧美3p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亚洲欧美成人完整版在线| 男人边吃奶边摸下边的视频| 午夜黄色一级片|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chinesespanking2实践|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系列|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练瑜伽的时候进入|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一个人晚上在线观看的免费视频|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波多野结衣与黑人|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男人进的越深越爽动态图| 动漫人物美女被吸乳羞羞动漫| 羞羞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得|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打开腿让我添你下面小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