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特區建設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家庭 追溯廈門的城長軌跡
1981年廈門經濟特區動工興建,從一開始的2.5平方公里,到如今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在一步步的蝶變過程中,是一個個、一群群新老廈門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
他們有的為特區選址進言,親眼見證過“第一炮”的轟鳴;有的在碼頭上見證廈門港務發展的風起云涌,從原來的手扛肩挑,到如今的智能化作業、集裝箱吞吐量破千萬標箱;有的則堅守在公交車駕駛室內,從汽油車、機改車、柴油車、新能源混合動力車到現在的純電動客車,駛過一條條街巷見證廈門的道路越來越寬、乘客越來越文明,城市越來越煥新;有的夫妻搭檔參與到實業發展中,見證廈門一些品牌的成長歷程。
本期家訪,記者走進四個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家庭,透過他們的回憶,了解那一段滿載著汗水與笑容的建設故事。
從特區選址到開建情形
他們是特區第一炮的見證者
關鍵詞
回憶
●出鏡人物
楊永成,86歲,廈門市湖里區鳳湖老人協會會長,廈門市楊氏聯誼總會會長。妻子陳淑汝,86歲,退休。
●地址湖里區鳳湖街
●心愿
希望廈門發展越來越好,工廠遷到島外后那些閑置的廠房,也可以得到越來越多元的運用。
記者劉少敏(右)采訪楊永成(中)和陳淑汝(左)。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記者 張江毅)周二下午在楊永成家客廳,聽丈夫聊起特區剛開建時的光景,86歲的陳淑汝笑著比劃起塵土飛揚的樣子,又抬起雙腿仿佛要在地板上跺出一個個腳印,她邊比劃邊笑道:“那時真的是,風來是‘英(飏)國’,雨來是‘印尼(泥)’。”
聽著妻子形象的表達,楊永成也笑了起來,仿佛又回到了1979年的那一天。那天,楊永成到當時位于呂厝的前線公社辦事,巧遇專門負責廈門經濟特區建設選址調研工作的干部黃益秋,當時有三個地方備選,分別是湖里社、筼筜湖和馬鑾灣。公社書記陳樂立即推薦說:“老楊就是土生土長的湖里人,你要了解什么他最清楚。”
“那我肯定是力薦湖里的。”楊永成拿出一幅歷史地圖,指了指當時還是一串小島的象嶼、中嶼、虎嶼說道:“湖里既臨海,地勢又高,有多處山頭易于平整土地,長海岸線又可做港口。”此外,他還介紹了當時湖里社的其他優勢:7個村8個生產隊,2800多畝土地和800多優質勞動力……楊永成說,當時他也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終選址在哪里誰也不知道。
1980年10月份,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廈門經濟特區時,選址正是當時的湖里社。楊永成拿出自己整理、珍藏的相關報道,指著里頭的關鍵信息又介紹起來——一開始的經濟特區只有2。5平方公里,要建工廠就得征用土地,作為農村干部,楊永成本著小家服從大家的理念,除了70。05元的青苗賠償費外,沒有再索要其他賠償金。“村民們都沒要,我更不能要。”楊永成說,正是因為特區建設的順利開展,大家才能擁有如今的生活。
陳阿婆回憶道,丈夫當時一周才回家一趟,自己每天凌晨就得起床,邊煮飯邊給門口的菜地澆水,等孩子們吃完飯又要上山去澆水種菜、養雞養鴨,十分辛苦。廈門經濟特區開建后,她不用再去地里干活了,戶口本也換成了城市戶口,孩子們也去廠里工作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有盼頭。
“我還記得‘埔崙仔頂山’上的特區第一炮,特別響亮。”楊永成指了指窗外的街道說,隨著“第一炮”打響,印華地磚場、東南鋁業、廈華電子廠、酒店、免稅商場仿佛雨后春筍般一棟棟拔地而起。他們老夫妻倆看著街上的車水馬龍、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幸福,作為見證者和親歷者,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從3292標箱到破千萬吞吐量
他是港務發展的參與者
關鍵詞
振奮
●出鏡人物
吳建良,58歲,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委會顧問;妻子李萍,58歲,退休;女兒吳若然,31歲,企業文員。
●地址湖里區后埔東里
●心愿
希望廈門的港務發展越來越專業,在未來能有更多創舉。
記者劉少敏(右一)采訪吳建良(左一)、李萍(左二)及其女兒吳若然(左三)。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記者 張江毅)“這個是2017年1000萬標箱的紀念品。”周四晚上,吳建良站在客廳柜前,如數家珍地介紹起自己的“港務歷史紀念物陳列柜”。妻子李萍笑著說:“我認識他那會兒他還是個理貨員,曬得那個黑哦。”
“當時裝卸貨物都是手拉肩扛的。”吳建良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1985年從部隊退伍時恰逢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港口發展十分迅速,他被安排到和平碼頭當理貨員,不僅要站在甲板上風吹日曬,還得三班倒。好在妻子十分理解他的工作,兩人于1987年相識后很快便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時大家一說到港務,就覺得是碼頭扛貨的。”吳建良說,一開始只有和平碼頭,大點的船就得去鼓浪嶼的后錨地錨泊,由小船接駁減載。后來東渡碼頭一期工程建好也只有4個泊位,不過總算有了橋吊、門機等設備。隨著不斷建設,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家對港務的認識已經完全變樣了,開始帶上“自動化”“先進”等形容詞。吳建良的工作也從碼頭理貨員,到理貨公司政工干事,再到港務局辦公室秘書。
1998年是吳建良最忙的一年,6月份廈門港務局在全國率先實行政企分離,會議紀要、批文申請十分瑣碎繁復;10月份廈門又首創全國第一個聯檢報關中心,實現報關、查驗、通關一棟樓辦公一條龍服務,口岸單位要入駐,公交路線、過路天橋要增設,吳建良都要去參與協調,當時有好一陣幾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點多才能回家。
“那陣子我就像放飛的小鳥,可自由了。”女兒吳若然拿過父親手中的貨輪模型,笑著說自己小時候最怕看到老爸回家“臭臉”。李萍聞言立即點頭贊同,補充道:“對,他就是在外笑呵呵,回家擺臭臉。”“我的錯,我的錯。”吳建良被妻子女兒聯合“聲討”,只得笑著認輸。
“看著如今的港務,這些都是值得的。”吳建良說,2005年廈門國際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第一支純港口股在香港上市,他作為職工監事前往參加并參與會務工作,看著各個相關單位和船公司送來的花籃從宴會廳一直擺到酒店大門口,就仿佛看見廈門的集裝箱標箱從1983年的3292標箱到2000年的100萬標箱。而如今,廈門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早已破千萬,這種爬臺階式的加速度增長,讓所有港務人都倍感振奮。
從20多條到400多條公交線
他是交通變遷的親歷者
關鍵詞
堅守
●出鏡人物
陳小平,51歲,廈門鷺城巴士集團88路公交車駕駛員;好友莊毅,52歲,建行工作人員。
●地址禾祥西路
●心愿
希望每個公交駕駛員能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我們也會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為廣大市民乘客出行,提供最安全,舒適,準點的行車服務。
公交車駕駛員陳小平(中)給本報記者張玉榕(右)及好友莊毅(左)介紹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圖/記者 盧劍豪)電視柜上粉色公交車玩具,成了陳小平家中亮眼的裝飾品。“女兒在上海工作,這玩具是她前段時間送我的。”看著粉色玩具車,陳小平臉上略帶羞澀,擺了擺手說道:“女兒小時候總以我是公交車司機為豪,甚至多次央求媽媽帶她坐我開的公交車。”
莊毅是陳小平結交30多年的老兄弟,他是這么形容老陳的——老陳23歲接觸公交,把青春獻給公交車事業,就連老婆也是開公交車認識的。陳小平憨笑解釋道,1993年他剛跨入公交車行業就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當時妻子是公交車售票員,不到一年兩人就結婚了,1996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
陳小平是廈門本地人,當談到公交路線時,他能夠如活地圖般滔滔不絕講述著廈門各條路線的變化。
“從汽油車、機改車、柴油車、新能源混合動力車到現在的純電動客車,每駕駛一種新車型都能夠感受到公交及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陳小平記得,剛入行開的老式公交車方向盤很重,尤其在窄一點的道路拐彎,就得一個勁打方向盤。當時公交車沒有空調,車發動機一發熱,夏天駕駛室熱得像蒸桑拿。現在的公交車就大不同了,有了空調,冬暖夏涼,就連方向盤操作起來也順暢多了。
“我剛開公交車時,島內不少主干道已是柏油路,但有的道路比較窄,路面不平且彎道多。現在道路寬了很多,有的交通要道也建了立交橋。”從枋湖通往輪渡是陳小平開最久的路線。2006年,仙岳路還只是4車道,每當上下班高峰期,進出海滄的人多了,仙岳靠近海滄的路段就容易堵,現在該道路早已拓寬成了6車道,還設立了立交橋,大大緩解了交通壓力。
51歲的陳小平已經當了28年公交人,從業以來,他還留意到公交線路、站點以及市民的乘車習慣也發生了變化。陳小平說,過去島內只有20多條公交線,現在已有400多條公交線。那時公司車輛不多,所以高峰期出車時幾乎趟趟爆滿。陳小平笑著說:“乘客多的時候,售票員都得幫忙把乘客推上車,而現在大家會有序排隊,遇到老弱病殘大家也會讓座。”
“以前的湖濱南路,放眼望去樓層平均就6層。數十年間,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我見證了廈門的變化,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坐在小小的駕駛室內,用心感受這座城市在未來的發展。”陳小平欣慰地說。
從一杯椰汁聊到飲料廠輝煌
他們是特區成長的陪伴者
關鍵詞
扶持
●出鏡人物
劉新德,75歲,山東榮成人,廈門古龍集團退休干部;妻子盧曉雯,69歲,福建廈門人,原廈門綠泉實業總公司退休干部。
●地址思明區湖濱一里
●心愿
希望外孫女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心儀的學校。
記者趙張昀(左)采訪劉新德(中)和盧曉雯(右)。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圖/記者 張江毅)1983年來到廈門的劉新德,說起話來未改北方人的字正腔圓,不過,他同樣能熟練地用閩南話與人交談,甚至教妻子盧曉雯說一些地道的閩南話。劉新德說,近40年來,他已融入廈門太深太深。
最初,劉新德在原廈門自行車廠擔任車間副主任,經歷過好幾次擴大生產,原址就在如今的萬象城附近。后來進入原廈門皮革工業發展公司、廈門古龍集團等特區“老牌”單位,他與工友們打成一片,練就了不錯的閩南話。
“我的太太是1981年回原籍廈門工作的,那時特區才批準設立不久。接下來,我要隆重推薦我太太的經歷!就從這杯飲料開始說起吧!”說話間,劉新德給記者遞上了一杯椰汁——它是可口可樂公司的下屬品牌,而劉新德的妻子盧曉雯,正是可口可樂最初在廈門合作生產時的重要見證人。
1984年,盧曉雯所在的原廈門蜜餞廠與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合作,在飲料車間進行生產灌裝,是最早一批與外資合作的工廠之一。她回憶,當時需要用外匯才能購買可口可樂的主劑。隨著業務擴張,飲料車間獨立出去,成立了原廈門飲料廠。盧曉雯也因此在飲料廠見證了一系列輝煌——可樂、雪碧、芬達等產品逐漸走入百姓家中。“當時,飲料廠風光無限,是廈門一面輝煌的旗幟,我負責接待大量國內外前來參觀學習的賓客。”后來,盧曉雯調任廈門華榮食品有限公司,“鷺芳”等利樂包飲料也從那時逐漸風靡。
盧曉雯在當時擔任所在單位的副廠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等重要職務,還獲得了廈門市勞動模范的榮譽。而劉新德主動為妻子做起了“高參”和內助,從不吝惜為她出謀劃策,還自學電腦系統操作,給妻子擬方案、印文件,有時還要負責接女兒回家。
“我們夫妻倆很榮幸能夠伴隨特區建設多年,而這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夫妻倆在廈門完成了電視大學的學業,此外,二人退休后也長期活躍在湖濱一里的社區工作中,繼續奉獻自己的力量。現在,盧曉雯是社區“愛心媽媽幫教團”的重要成員,劉新德是年紀最大的現役義務交警。
關鍵詞: 家庭
相關閱讀
-
如皋:推進“城鄉居保轉企保”擴面工作...
今年如皋市全力推進城鄉居保轉企保擴面工作,截至三季度,新增城鄉... -
如皋市江安鎮:深入了解人民群眾迫切需...
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如皋市江安鎮財政和資... -
儀征市交通運輸局:充分落實企業主體責...
近日,儀征市交通運輸局開展危化品道路運輸企業安全培訓,針對前期... -
海安市紅旗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大清理...
按照市縣統一部署,近日,海安市紅旗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大清理行動... -
宜興:全面推進財政法治轉型升級 努力...
近年來,宜興市財政局立足自身職能定位,認真落實省財政廳法治財政... -
吳中區:整合知識產權工作資源 加大知...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了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
- 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要聞速遞2022-11-25
- 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_世界即時看2022-11-25
- 玉竹可以和什么一起泡酒?玉竹酒做法是什么2022-11-25
- 玉竹能放多久?玉竹食用方法有哪些?-全球2022-11-25
- 環球熱消息:糖尿病人能吃玉竹嗎?高血壓患2022-11-25
- 玉竹可以降血糖嗎?玉竹能增強抵抗力嗎?:2022-11-25
- 焦點速訊:玉竹可以和紅棗一起吃嗎?玉竹有2022-11-25
- 玉竹可以治結石嗎?玉竹可以治便秘嗎?|天2022-11-25
- 當前滾動:玉竹生長環境是這樣的?玉竹性狀2022-11-25
- 世界視點!玉竹泡水喝泡多少?玉竹泡水喝有2022-11-25
- 玉竹粥怎么做?玉竹可以泡茶嗎? 快資訊2022-11-25
- 每日消息!玉竹有什么功效?服用玉竹的注意2022-11-25
- 今日熱聞!沙參玉竹湯怎么做好?沙參玉竹湯2022-11-25
- 三文魚籽不適合哪些人群食用?三文魚籽怎么2022-11-25
- 吃三文魚籽有什么好處?三文魚籽為什么受歡2022-11-25
- 魚子醬怎么保存?魚子醬為什么容易腐敗?2022-11-25
- 全球速看:魚籽怎么做沒腥味?魚籽有哪些營2022-11-25
- 天天微速訊:玉竹產地有哪些?玉竹茶能長期2022-11-25
- 玉竹泡水喝有副作用嗎?玉竹功效與作用2022-11-25
- 魚子醬常見搭配方法有哪些?食用魚子醬需要2022-11-25
- 魚子醬怎么做好吃?魚子醬有什么功效?2022-11-25
- 魚子醬好壞怎么看?魚子醬怎么吃比較好?|2022-11-25
- 【環球報資訊】蕪湖一女子被騙子洗腦執意轉2022-11-25
- 上饒一家長帶娃上門道歉反被對方家長打?警2022-11-25
- 兩度下水拼盡全力救人,景德鎮這位勇敢少年2022-11-25
- 瑞昌“張氏家族”24人涉黑案一審宣判_每日2022-11-25
- 南昌新力雅園小區業主:車位配建遠低規定標2022-11-25
- 南昌青山湖區五聯村2014年拆遷安置房至今未2022-11-25
- 飛行大會期間 南昌開通4條免費接駁專線:全2022-11-25
- 第二屆中國米粉節開幕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