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2025年我市將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2-01-20 09:05:07    來源:廈門日報

廈門農業農村

亮眼成績

2020年

●全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實現營收1021億元,成為全市第九條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鏈(群)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03億元,是2015年的1.4倍,“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3%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2元,總量連續16年位居全省第一,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8.7%

發展目標

到2025年

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超140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長速度。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善,農村更加生態宜居、整潔優美、文明和諧。力爭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到2035年

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全面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高標準實現。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林永利) 到2025年,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超140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長速度,力爭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全面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高標準實現。

昨日,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世真做客市政府網站,解讀日前出爐的《廈門市“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詳細介紹我市“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

此次《規劃》立足我市實際,突出廈門特色亮點,為未來五年我市農業農村發展指明方向和目標,它的出臺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

《規劃》的總體要求主要從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指標,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充分體現規劃指標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同時明確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增強發展新活力新動能,加快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的主要任務。

產業興旺 生態宜居 生活富裕 農村改革 公共服務

五大關鍵詞

解讀《規劃》亮點

“十四五”期間,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走符合廈門實際的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都市現代農業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市場化、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生態化,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加快提升特色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加快農村產業融合,努力走出一條有特色、高質量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鄉村建設行動

堅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依托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推進城鎮村莊規劃布局,加快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完備、生活環境自然優美、鄉村治理科學有序的美麗宜居新農村。

民生品質提升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和傳承閩南優秀傳統文化,推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培育特色鄉風文明,提振農民精神面貌。

改革創新賦能

以農村社區治理和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城鄉社區結對共建為抓手,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開放協同融合

積極拓展農民就業創業增收空間,促進農民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地就業,促進農民收入穩步提升,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推動農民全面發展。

展望“十四五”

農業全面升級

立足服務城市發展,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優勢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轉型升級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智慧賦能農業發展,產業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增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建成,都市現代農業區域化布局更加合理。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400億元,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3.4萬元/人,家庭農場達到600家。

農村全面進步

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城鎮開發邊界外的村莊規劃覆蓋率達100%,農村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0%。

農民全面發展

農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公共服務品質優良、農民生活安居樂業的和美社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200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

關鍵詞1

產業興旺

高質量發展 都市現代農業

“十四五”期間,廈門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市場化、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生態化,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加快提升特色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加快農村產業融合,努力走出一條有特色、高質量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我市將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水產種苗等優勢特色農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4萬噸以上。大力發展種苗產業,規劃建設廈門現代水產種業園區。辦好海峽種業博覽會,促進兩岸精品種業互動交流。提升花卉苗木產業,重點培育草本花卉、蝴蝶蘭、三角梅花卉種苗業。到2025年,全市種子種苗企業引進、選育蔬菜新品種150個,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6%。

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我市將以大農村資源為基礎,以鎮、村為聚集地,打造集“特色農業、養生度假、創意文化、精品民宿”為一體的獨具閩南氣質的高顏值鄉村旅游勝地,重點推動軍營村、大帽山、香山、頂村、竹壩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打造集美灌口、同安汀溪、海滄天竺山、翔安大帽山等鄉村旅游集聚區。到2025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量達到120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到15億元。

關鍵詞2

生態宜居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依托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推進城鎮村莊規劃布局,加快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完備、生活環境自然優美、鄉村治理科學有序的美麗宜居新農村。

在城鎮村莊規劃建設上,立足全市村莊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分門別類推進村莊規劃建設,構建布局合理的城鄉體系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比如,建設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此外,修繕保護鄉村風貌建筑,積極開展全市歷史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的梳理工作,完善傳統村落名錄,劃定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加強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推進村莊道路設施建設,不僅構建暢通便捷路網,更要提升農村公路設施品質,完善鄉村慢行交通系統,打造特色騎行路線、綠色步道。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推動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生活垃圾治理、農房整治工程等,實現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實施“綠盈鄉村”建設工程,梯次推進富有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的鄉村生態振興村建設,到2025年“綠盈鄉村”占比超過80%。

在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上,實施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持續推進島外九條溪流綜合整治,營造優美宜居生態環境;實施綠色山體建設工程,重點開展蔡尖尾山-太平山、大厝山等山體修復工程,同時塑造豐富多彩的山體景觀;實施森林生態修復工程,結合山體林相改造,加快植樹造林;實施海域綜合整治工程,強化海陸一體化的海岸帶綜合管理體制,積極實施美麗海岸工程。

關鍵詞3

生活富裕

積極拓展農民就業創業增收空間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積極拓展農民就業創業增收空間,促進農民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地就業,促進農民收入穩步提升,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推動農民全面發展。

在促進農民增收上,我市將大力發展鄉村產業,鼓勵村民利用自建房屋、土地經營權等資產入股鄉村新業態,合理分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增值收益,促進財產性收入占比提升。在鄉村產業發展中,加快推進產、儲、加、銷一體化建設,引導更多的農民納入現代化發展軌道,讓農民分享各環節帶來的收益。結合全域旅游、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鼓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經濟、文化產業,將農村環境資源資本化、生態產業化、文化經濟化,增加農民多元化收入。

此外,我市還將推進“落后村收入倍增,中等村投資倍增,富裕村數量倍增”三大倍增行動,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鼓勵農民依法以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作價入股參與農村產業開發項目。

我市還將支持和引導能人返鄉、市民下鄉、工商企業興鄉,以租賃、合作方式整合利用農村空閑民居創新創業、發展休閑產業,投資農業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服務業以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同時,我市將以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龍頭企業骨干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能手等新一代青年為重點,著力培育農業“創客”,造就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我市將啟動家庭農場培育工程、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工程、龍頭企業提升工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關鍵詞4

農村改革

持續增強 發展新活力新動能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同時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充分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盤活農村資產資源。開展村(居)委會事務與集體經濟組織經濟事務分離試點,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有效治理形式。

我市將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大力培育示范家庭農場,提高家庭農場發展水平。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全覆蓋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培育一批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的農業經營模式。

關鍵詞5

公共服務

貼心服務 讓農村生活更美好

我市將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施鄉村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合理布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保留并辦好必要的小規模學校,加強鄉村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支持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持續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行為,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積極推行學校“管、辦、評”改革,全面提升鄉村學校教育質量。采取輪崗交流的形式,利用幫扶學校優質資源,對受幫扶學校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整體提高薄弱學校辦學質量。

實施健康鄉村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島外醫院建設進度,加快推進馬鑾灣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集美灌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翔安區婦幼保健院及計生服務站項目。建成投用一批島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街道(鎮)配置1所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設置1所標準化的衛生所。

實施農村養老設施建設工程。依托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村衛生室、農家書屋、全民健身設施等,為老年人提供關愛服務。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利用農村閑置學校、村兩委用房、醫院用房、民房等資源改造成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開展自助式、互助式養老服務。

關鍵詞: 農村 鄉村 農業 農民 建設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网站www| 丰满黄蓉跪趴高撅肥臀| 男人j进女人p里动态图| 国产人妖在线播放| 怡红院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干夜夜操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色|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资源官网| 好吊色在线观看| 丰满黄蓉跪趴高撅肥臀|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特区爱奴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资源黄网站在线观看|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国产电影入口麻豆| 6080新觉伦|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一级特黄a视频| 把女人弄爽大黄a大片片|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4|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男女边吃奶边做爽动态爽|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国产女人的高潮大叫毛片| 无人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a级黄色一级片| 影音先锋男人站|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韩国免费毛片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55 | 美女把屁股扒开让男人桶视频|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