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瑞醫藥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57.61億元,同比增長15.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50億元,同比增長29.67%;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43.00億元,同比增長41.80%。上半年公司營收、凈利及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均創同期新高。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百濟神州、翰森制藥等多家創新藥企披露上半年業績情況,創新藥收入情況、研發管線進展、出海規劃等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創新藥相關企業已經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逐漸從“跟跑者”到“引領者”。創新藥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創新+國際化”步伐逐漸加快,成為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
恒瑞醫藥上半年研發投入逾38億元
創新藥方面,恒瑞醫藥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創新藥銷售及許可收入為95.61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的60.66%,其中創新藥銷售收入為75.70億元。
恒瑞醫藥表示,瑞維魯胺、達爾西利、恒格列凈等創新藥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艾瑞昔布、瑞馬唑侖、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上市較早的創新藥,隨著上市后研究循證醫學證據的逐步積累及新適應癥的持續獲批,持續為公司銷售收入貢獻增量。
“創新藥對外許可作為公司常態化業務,其收入已成為公司營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半年,公司收到Merck Sharp & Dohme2億美元以及IDEAYA7500萬美元的對外許可首付款,并確認為收入,進一步推動經營業績指標增長。”恒瑞醫藥稱。
研發方面,恒瑞醫藥介紹,公司堅持高強度研發投入,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38.71億元,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32.28億元。上半年公司(含報表內子公司)6款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
在研管線方面,恒瑞醫藥稱,公司有10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正在臨床開發,400余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上半年公司有15個自主研發的創新分子進入臨床階段,藥物類型包括小分子化藥、抗體、ADC(抗體藥物偶聯物),涉及腫瘤、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等多個疾病治療領域。
展望未來,恒瑞醫藥表示,公司將始終堅持創新與國際化戰略,加速創新藥研發,持續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藥好藥;通過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多路徑深化全球布局,加快創新藥出海進程,雙輪協同驅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創新與國際化成關鍵詞
近期,多家創新藥企披露上半年業績情況,創新與國際化成為藥企業績增長的關鍵詞。根據百濟神州近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主要財務數據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5.18億元,同比增長46%;歸母凈利潤4.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百濟神州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產品收入為173.60億元,上年同期產品收入為119.08億元,產品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自主研發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和安進授權產品以及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的銷售增長。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主要系產品收入大幅增長和費用管理推動了經營效率的提升。
近日,翰森制藥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藥實現營業收入約74.34億元,同比增長約14.3%。翰森制藥表示,公司在中國產生銷售收入的創新藥共七款,形成了豐富的產品管線。上半年公司創新藥與合作產品銷售收入約61.45億元,同比增長22.1%,占總收入比例上升至約82.7%,已成為驅動集團業績可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根據華東醫藥日前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75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歸母凈利潤18.15億元,同比增長7.01%。創新藥方面,華東醫藥稱,公司創新藥研發中心正在推進80余項創新藥管線研發。
日前,甘李藥業發布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7億元,同比增長57.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4億元,同比增長101.96%。公司稱,作為以科學和創新為驅動的全球性制藥企業,甘李藥業始終堅持研發是第一生產力。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5.5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6.70%。公司還稱,報告期內,公司國內銷售收入達18.45億元,同比增長55.28%;同時,公司加速推進國際市場開拓工作,國際銷售收入達2.19億元,同比增長74.68%。
創新藥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研發實力顯著提升,原研創新藥持續取得突破。中國創新藥市場產業邏輯向上,疊加政策支持和出海突破,近幾年其市場規模迎來快速爆發之勢。”東吳證券表示,“預計2030年中國創新藥市場規模(院內銷售+院外銷售+BD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銷售分成)將突破20000億元,相較于2024年市場規模增長約264%。”
天風證券亦表示,回顧中國創新藥產業近十年發展,中國創新藥從無到有,在數量、質量、技術上均有明顯突破。中國創新藥的質量在海外認可度持續提升,在海外上市創新藥數量持續提升,出海交易金額亦持續增長。
“考慮到中國創新藥公司深厚的工程化改造能力,高質量的BIC(Best in Class)、FIC(First in Class)分子持續涌現,早期數據的質量持續提升,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能力越來越出色。創新藥投資方面,我們認為,未來創新藥投資將更注重海外合作、更注重早期數據、更注重平臺型公司,AI制藥、創新藥企盈利、突破性療法的重要性也有望持續提升。”天風證券進一步稱。
興業證券認為,當前我國創新藥相關企業已經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逐漸從“跟跑者”到“引領者”。展望未來,創新藥板塊擁有突破空間,可以長期持續關注,看好具有差異化創新能力和有全球BIC潛質產品布局的相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