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特大洪水肆虐、家園蒙塵的艱難一月后,那個點燃萬千激情的“超級星期六”,帶著感恩與堅韌,強勢回歸了!
這是7月26日在貴州“村超”球場拍攝的煙花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從2023年火爆出圈,到2025年紅紅火火進入第三屆的“村超”,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參賽球員奮力奔跑的身影,是各族群眾盛裝起舞的風姿,是八方游客歡樂觀賽的笑臉……
這樣一片熱土,一個月前卻遭洪水重創。
6月24日、28日,榕江連續遭遇特大洪水侵襲,縣城兩次被淹,損失慘重。
位于縣城核心區的“村超”足球場,也兩次被洪水淹沒,蒙上了一層土黃色。洪水退去,球場一片狼藉。
“村超”賽事被迫按下暫停鍵。
拼版照片:上圖為7月25日在貴州榕江拍攝的災后重建后的“村超”球場(無人機照片);下圖為6月25日在貴州榕江拍攝的遭受洪水襲擊的“村超”球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自首次洪災就進入球場救災,“村超”勁旅月寨村隊隊員李發雄、忠誠村隊隊員王香兵等,面對及膝的淤泥和遍地的建筑垃圾,毅然踏出了一條條道路。
與此同時,聽聞榕江發生洪災,消防、應急、電力、民兵、武警等全國各地的救援力量也疾馳而來,與當地開展自救的干部群眾一道,肩并肩、心連心,全力投入戰斗。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雷霆公益救援隊隊員梁曉磊說,他之前在網絡上關注過“村超”,知道這里的干部群眾有很強的凝聚力。連續一周的救災,榕江干部群眾團結協作、先公后私的精神讓他深受感動。
拼版照片:上圖為7月25日在貴州榕江拍攝的災后重建后的“村超”球場(無人機照片);下圖為6月25日在貴州榕江拍攝的遭受洪水襲擊的“村超”球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據不完全統計,前后投入榕江洪災的救援力量超3萬人,其中當地黨員干部超過1.8萬人,自發參與的群眾不計其數。
“村超”各村球隊隊員和啦啦隊員,或在后方參與盒飯制作、搬運物資,或奔赴一線清淤清障、重建家園。
備好炊具、提來米油、架起大鍋,洗菜、切菜、炒菜……榕江各鄉鎮的老老小小積極出動,累計為救援人員、志愿者等供應盒飯超過46萬份,彰顯了全縣人民精誠團結、守望相助的力量。
這種力量,被當地干部群眾概括為“一座城、一群人、一條心”,已成為伴隨“村超”發展而生的“村超”精神——無論面對何種挑戰,榕江干部群眾都能上下齊心、攜手拼搏、共同應對。
在救災過程中,梁曉磊看到散落各處的足球和各種相關物件,深刻體會到,榕江這座小城,正是通過這顆小小的足球,通過“村超”,凝聚起了全縣干部群眾的力量。
拼版照片:上圖為7月25日拍攝的災后重建的貴州榕江(無人機照片);下圖為6月25日拍攝的遭受洪水襲擊的貴州榕江(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村超”精神,在過去兩年多里,不僅團結了榕江的干部群眾,也感染了許多“村超”的擁躉和游客。依托美食友誼賽和全國賽等多樣賽事,“村超”已然成為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重要平臺。此次榕江救災,很多參與捐贈和救災的救援隊、援建隊、愛心人士和志愿者,或是“村超”粉絲,或是曾經觀賽的游客。
數據顯示,洪災以來,社會各界的捐款和捐贈物資源源不斷涌入榕江,截至7月20日,榕江共接收捐贈資金近8000萬元;截至7月24日,接收捐贈物資超220萬件。
7月26日,活動結束后,人們涌進“村超”球場一起跳民族舞蹈“多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江西人夏文濤在2023年與“村超”結緣后,就被“村超”展現出的團結、熱情、拼搏精神打動,成了“村超”的鐵桿粉絲。此次榕江洪災中,他不僅捐贈物資,還投身志愿服務,搬運物資,不辭辛勞。
如今,重返榕江的夏文濤,渴望見證“村超”賽事的回歸,更渴望繼續看到榕江人團結拼搏、追求幸福生活的熱情。
7月26日,東門村足球隊球員陸金福(左一)在與扒王村足球隊的比賽中慶祝進球。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榕江縣委書記徐勃說,救災過程中,本地干部群眾的齊心協力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人員、志愿者的鼎力相助,形成了“雙向奔赴”,是“村超”精神的升華,生動詮釋了“中國式團結”。
徐勃表示,“村超”帶著感恩之心重啟,將推動榕江成為繼國際性草根足球文化之城后的“感恩之城”。
洪水沖不垮“村超”,而“村超”必將因磨難的磨礪而愈發強健。榕江將在感恩中重生,“村超”也將在感恩中不斷成長。
7月26日,球場迎來嶄新的一天。
7月26日,孩子們在“村超”球場比賽間隙踢球。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足球在新鋪的綠茵場上畫出優美的弧線,啦啦隊員在場邊歡笑吶喊,民俗展演的群眾自信地走過主席臺前……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又顯得那么新鮮。
“村超”重啟,重煥生機;榕江人民將心懷感恩,續寫追求幸福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