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樁本一目了然的好人好事,現場群眾贊揚,網友普遍叫好,卻遭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質疑”,指責救人者是在“襲胸”,應該“換個女的來按”……
這種對見義勇為的無端質疑和惡意揣測,令人不齒,但個別自媒體卻將這些極端、個別的言論挑出來傳播擴散,惡意“帶節奏”,混淆黑白、撕裂共識,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有媒體復原了當時的事發經過。
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現任教于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的教師盤先生上街時,遇到一名女子昏倒街頭,一位女醫生正在對其做心肺復蘇。
女醫生逐漸體力不支,呼喊現場誰會做心肺復蘇。盤先生就沖了上去,與女醫生輪流施救。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昏倒女子終于恢復生命體征。不久救護車來到,女子被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
盤先生與女醫生接力救助昏倒女子。(網絡截圖)
救人視頻發到網上后,網友紛紛留言,向兩位善良熱心的施救者致敬,為他們的義舉點贊。
可是,一些雜音也隨之出現。有個別網民留言:“盤先生是男的,應該換個女性來救。”有網民甚至說:“明顯有襲胸嫌疑。”
面對惡意揣測,盤先生說,自己是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施救過程規范科學。聽到這些污蔑心態有波動,但如果再次遇到類似情形,還是會站出來。
這起事件中,無論是根據現場群眾拍下的視頻,還是在場網友對事件的轉述,整個救人過程光明磊落、簡單清楚。
然而總有些人習慣于以出格言論博關注,他們并非不知道施救者并無過錯,但就是對事實視而不見、昧著良心妄加評論,肆意向施救者潑臟水,“不怕說錯話,就怕沒人理”。
更令人擔憂的,是某些自媒體的跟風炒作。他們喜歡“蹭熱點”,甚至沒有熱點也要故意“造熱點”,以此來吸引關注、賺取流量。在這些自媒體眼中,只要能給自己帶來流量,就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炒,哪管事情的是非曲直。
在這起事件中,個別自媒體操弄“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話術,對廣大網民一邊倒的正面評價視而不見,卻拿著放大鏡把那些極端的、荒謬的個別言論拎出來,甚至做到標題里,制造“兩種觀點相PK”的假象。其結果是,放大了極端言論的“毒副作用”,損害了誠信、友善、互助的社會共識。
對好人好事的歪曲中傷和對極端言論的放大傳播,最后都得由全社會買單。當有能力施救者再次遇到類似情況而不敢施以援手時,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就會陷入危險。
面對熱點事件,絕大多數網民的態度是理性平和的,閃耀著正直和善良的光輝,這正是網絡生態的主流。
那些沒有底線的極端言論,那些刻意制造對立的話術伎倆,也許會蒙蔽一時真相,帶偏一段節奏,吸引一些眼球,掙得一點流量,但被人唾棄是他們必然的結局。
極端言論只是這些惡意“帶節奏”者吸引眼球的誘餌,他們處心積慮等待的,就是你的搭理。他們的眼里,只有流量大小,沒有是非之分。看清他們的實質,不給他們傳播擴散謠言的機會和渠道,是對此類問題給出的正確的回答。
每個互聯網參與者都要擔負起守護公序良俗的社會責任,絕不能給少數人的偏激甚至極端言論充當“傳聲筒”,不能為虎作倀、成為惡意“帶節奏”者的“擴音器”。
網絡平臺要精準識別并嚴管種種炮制“爭議”的行為,讓網絡空間始終充溢正能量,讓好人善舉始終成為照亮世間人心的溫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