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夏季平均氣溫19.7攝氏度,是十分清涼的避暑勝地。”陳建國邊跑邊說:“早晚出門還得穿外套。”
2025年7月17日,民眾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明湖國家濕地公園散步。 黃慶松 攝
夏季“涼爽、舒適、紫外線輻射適中”的六盤水2005年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202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的《2025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顯示,六盤水連續三年蟬聯榜首。這份“清涼名片”,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老人前來避暑旅居。
“4年前在社交平臺上刷到六盤水的宣傳片,半信半疑地來體驗,結果現在成了年年來報到的‘回頭客’。”來自重慶的退休老人劉慧蘭在六盤水野玉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2025年7月18日,游客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的海坪彝族文化小鎮游玩。黃慶松 攝
野玉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由野雞坪高原戶外運動基地、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和海坪彝族文化小鎮組成。住在這里,劉慧蘭的窗外是連綿青山、蔥郁林海與特色彝寨,她饒有興致地展示手機里的短視頻,上面記錄著避暑日常:清晨迎薄霧練太極,中午嘗農家菜,下午看彝族傳統歌舞表演,或與村民一同打理菜園等。
“我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看風景’,而是享受健康養生、特色美食,感受當地的特色文化。”劉慧蘭說,希望旅居期間能成為當地生活暫時的“參與者”。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康養旅游人數已達1.2億人次,2025年將達到1.9億人次。
“今年暑期,六盤水避暑游的老年團隊明顯增加,整體訂單同比增長20%左右,其中避暑康養、長租公寓等深度體驗產品是今年的主力。”貴州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透露。
清涼避暑的“候鳥式”旅居,正提升著六盤水的服務多元化水平。家住六盤水水城區海坪街道的石勇,其生意不再局限于餐飲,“現在順應需求,拓展了長租房間、接送站、醫藥康養等服務,許多客人一來就住一兩個月,把這里當成了夏日里的另一個家。”
面對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旅居養老需求,六盤水當地積極探索“醫康養”結合的創新模式,例如六枝特區利用閑置建筑改造的醫養中心,集養老、醫療、康復護理、文化娛樂于一體,配套建設了健康體檢中心、營養膳食中心以及圖書館、健身房等活動空間,力求滿足老年群體全方位的健康與生活需求。
這股“候鳥式”養老熱潮不只在六盤水,在中國多地,旅居養生小鎮、森林康養基地、鄉村旅居產業蓬勃興起,推動旅居產業從“賣清涼、賣風景”向“賣服務、賣生活、賣健康”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