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毛孩子”成為家庭成員,寵物經濟正從單一的食品、用品銷售,向覆蓋醫療、美容、訓練、保險的全鏈條生態延伸。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融入寵物行業,產業發展也迎來了新動能。
需求上漲帶動熱度攀升
今年上半年,中寵股份實現總營業收入24.32億元,同比增長24.32%,實現歸母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42.56%;今年一季度,天元寵物實現總營業收入5.69億元,同比增長13.07%,實現歸母凈利潤0.17億元,同比增長18.97%;今年一季度,依依股份實現總營業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26.56%,實現歸母凈利潤0.54億元,同比增長27.96%……寵物產業鏈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背后,是近年來寵物消費熱度不斷升溫,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服務等需求量攀升,寵物經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年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大關;犬貓總數突破1.2億只,數量同比微增。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運行狀況及消費市場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保持積極增長態勢,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500億元。
寵物經濟的熱度攀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例如,今年3月份,合肥發布《合肥市促進寵物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6月份,佛山正式印發《佛山市推動寵物經濟集聚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
業內人士認為,寵物經濟持續增長的背后,是消費者消費觀念迭代、寵物消費市場需求擴容與行業發展水平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
艾媒咨詢CEO張毅向記者表示,寵物的角色已不只是陪伴,也是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員。由此,消費者對寵物健康管理、個性化服務等需求也日益高漲。從核心變革來看,AI技術如智能圖像分析、語義理解算法等,在寵物服務場景的智能化升級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商業模式上,傳統硬件正轉向“硬件+服務”模式,通過訂閱服務、配件銷售等實現商業閉環;生態層面則完成了從人工操作到智能驅動的轉變,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智能服務生態。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寵物經濟新特征明顯,其正以情感需求主導消費升級,從基礎溫飽轉向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智能設備普及率提升。同時,還衍生出寵物心理健康、高端醫療等新需求。
加速布局“AI+寵物”
寵物經濟的持續升溫,吸引更多企業入局。同時,由于傳統模式已難突圍,AI技術的深度融入就成為破局的關鍵。寵物醫生、智能設備、數字化生產……多家企業正加速布局“AI+寵物經濟”。
在產品方面,8月中旬,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I養寵伙伴“艾寵易”APP將正式上線。據悉,該APP一期功能涵蓋表情識別、圖片識別、養寵百科、商品選購等,二期、三期功能則會上線AI問診、AI診療等。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接受調研時介紹,公司打造了AI Agent賦能的智能寵物硬件設備,并持續推動形成“硬件+AI+生態”的全周期運營模式,向市場推出智能寵物設備及APP,產品方面涵蓋智能喂食器、智能貓砂盆、智能喂水機等。
在生產端,7月,乖寶寵物與百勝軟件合作啟動OMS(訂單管理系統)銷售中臺項目。據悉,此次合作雙方聚焦寵物零售數字化領域,將基于“百勝軟件E3+企業中臺”進行部署,破解乖寶寵物業務增長中的數字化痛點,構建全域訂單、庫存與業財融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而在今年年初,中寵股份旗下中寵科技(煙臺)有限公司與星寵王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犬貓行為識別智能化研究戰略合作協議,聚焦寵物行業的AI智能化。中寵股份表示,此舉意在為公司寵物食品研發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數據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寵物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進展具有顯著的行業示范效應。
“在寵物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數字化能力已成為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和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某券商農林牧漁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幾家寵物龍頭企業近年來持續拓展其零售業務,已覆蓋電商、分銷等多個渠道,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企業在訂單管理、庫存調配、財務協同以及業務拓展方面面臨日益復雜的挑戰。借助智能化平臺,企業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快速調整業務策略,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敏捷性。同時,這種數字化轉型也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標準化水平,促進上下游企業協同作業。
在詹軍豪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AI+寵物經濟”領域,行業競爭將向“技術深度+數據壁壘”延伸,企業將開展算法精準度、場景覆蓋廣度及用戶黏性的比拼。新商業模式可能出現基于AI的寵物健康管理訂閱服務,或打造“AI+線下體驗店”模式,提供一站式智能養寵服務,還可能出現以AI為核心的寵物產品定制平臺,以滿足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