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當前分紅險發展情況基本符合預期。從平安現在的投資回報業績,以及整個的投資組合來看,在今年和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平安有信心進一步增強分紅險的競爭力。
業內普遍認為,由于分紅險產品對于公司投資水平和穩定性要求較高,大公司相對而言更具優勢。
投資能力是分紅險競爭力的關鍵
中國平安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其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5.73萬億元,實現綜合投資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其中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綜合投資收益率6%,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對于此次投資業績,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在業績會說明會上指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投資業績。”她認為,在去年復雜多變的形勢下,綜合投資收益率提升2.2個百分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放長了時間看,從2015年到2024年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1%,超內含價值長期投資回報假設,今年的收益率更是超過過去十年平均收益率0.7個百分點。無論是看當期還是看長期,保險資金投資都是相當健康且穩健。
數據的背后,是險企的投資實力:2024年,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由去年的4.7萬億元增加至5.7萬億元,一年增加一萬億元。同時,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平安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水平持續位于市場前列。
平安模式筑底“新分紅時代”
在投資原則上,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指出,保險資金運用與一般投資存在很大區別,需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匹配,包括資產與負債的匹配、與時間的匹配、與周期變化的匹配、與產品的匹配、與監管要求的匹配。因此,既要有長周期的眼光和戰略定力,又要把握不同經濟周期中的機會,更要積極主動、靈活機動地進行戰術操作。
為做好資負匹配,穿越周期,平安人壽獨創“三倉”配置策略,按照五大匹配原則,建立了“戰術倉、情景倉、戰略倉”的組合管理框架,兼顧短、中、長期的投資目標。其中,戰術倉是與時間的匹配,捕捉短期戰術機會,敏捷調整、要快。情景倉是與周期變化的匹配,前瞻順應市場周期,抓住方向、要準。戰略倉是與負債的匹配、與產品的匹配,基于長期視角,主動勤奮、要穩。
賬戶方面,平安人壽針對各類賬戶打造了專屬的精選投資方向。例如,新孵化分紅賬戶,以穩健收益為目標,主要投向國家鼓勵的產業方向和行業龍頭企業,聚焦限量稀缺、可長期持有、具有穩定股權分紅或利息收入的資產進行配置,助力賬戶收益提升。
風控方面,平安人壽建立獨立投資風控體系,成立獨立的投資風控部門,參與到投前、投中、投后的全流程投資管理當中,同時不斷完善信用風險管控體系,確保投資資產安全有保障。
發揮險資長期優勢 服務實體經濟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平安人壽始終堅持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一方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發揮險資長期優勢,通過多元投資助力實體經濟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另一方面,抓住時代發展紅利,持續提升投資水平,與客戶共享投資收益。
近年來,政策面積極號召險資入市,202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保險新“國十條”)明確指出,要“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培育真正的耐心資本”。在資金投向方面,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引導保險資金為科技創新、創業投資、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2025年1月,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引導商業保險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2025年4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優化保險資金比例監管政策,加大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股權性資本。
平安人壽堅持引導金融“活水”流向“實”處,積極創新保險資金的運用方式,提升資金配置效率,通過多元化投資手段,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能。截至目前,公司通過地方政府債券、債權/股權投資計劃、信托計劃、PE、鐵路建設基金優先股等方式,支持實體經濟余額超萬億元。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該公司投資700余億元支持“一帶一路”相關港口、陸上交通樞紐等重大項目建設,投資330余億元支持多個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護航國計民生。在高端制造方面,該公司投資超過132億元支持半導體產業及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升高端制造產業動能。在綠色金融方面,該公司投向綠色、普惠、社會責任(ESG)等領域的累計規模超7000億元。
重要提示:
1、分紅保險保單持有人可以保單紅利的形式享有保險公司分紅型保險產品的盈余分配權,未來的保單紅利為非保證利益,其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在某些年度可能為零。
2、以上分析不代表平安人壽歷史經營業績,也不代表對該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