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涪翁
(資料圖片)
鈉電池又有新進展了。
11月28日至29日,首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
在會議上,寧德時代透露了鈉電池產業化的進展。具體內容如下:
“寧德時代稱,在乘用車應用方面,鈉離子電池普遍可以滿足續航400公里以下的車型需求。寧德時代則通過首創的AB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實現鈉鋰混搭,優勢互補,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使鈉離子電池應用有望擴展到500公里續航車型。這一續航車型會面向65%的市場,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此前,寧德時代還曾透露,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順利,供應鏈布局上需要一些時間,已與部分乘用車客戶協商,明年將會正式量產。”
這傳達出了兩個信息:
1、應用在乘用車上的鈉電池,采用的是“鈉電池+鋰電池”的組合方式,續航里程將拓展到500公里,可以滿足大多數車型。
2、目前主要是供應鏈布局上需要花時間,明年就可以正式量產。
所謂“正式量產”,也就意味著產品的技術和供應鏈已經比較完善,可以走工廠流水線進行批量生產了。這時候的產品是拿得出手的,市場上也會有消費者來買單。
可以預見的是,就是目前以鋰電池為主導的新能車電池格局,將會迎來大調整——鈉電池將會瓜分掉鋰電池的很大一塊市場。
這將會是汽車廠商以及電池廠商,喜聞樂見的,而此時感到不開心的,大概率只有上游鋰礦企業了。
畢竟鋰資源價格暴漲,直接受益者莫過于出售鋰礦的企業。
鈉電池的材料成本約比鯉電池低 30%-40%
資料來源:中科海鈉官網
目前來說,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還是使用鋰資源,當選項變得唯一的時候,就算是面對越來越貴的鋰礦價格,電池廠商也只能默默買單。
除此之外,鋰資源還具有稀缺性,全球的鋰礦是有限的,要是因為沒有原材料直接影響生產了那可還行?所以電池廠商會有“能源焦慮”。
這些就是廠商們想法兒開發生產鈉電池的根本原因——造鋰電池實在是不劃算。
那鈉電池又有哪些優勢呢?
第一個,便宜。截至2022年11月30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是56.65萬元/噸;而鈉離子電池所使用的正極材料一般不超過5萬元/噸。其次在性能方面,鈉離子電池在快充性能、低溫性能、安全性能上比鋰電池更為出色。
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
數據來源:wind
當然,目前的鈉電池也有著兩個比較明顯的缺點。一個是整體成本較高,畢竟在發展初期,技術還尚未成熟,所以價格優勢還沒顯現。第二個就是能量密度還比較低,目前勉強跟得上磷酸鐵鋰電池。
不管怎么樣吧,現在至少行業里有先行者開了個好頭。
密度不行就先和鋰電池“搭伙兒”,成本太高就慢慢等技術成熟,先用起來再說。
畢竟只有變化才是永恒不變的。
關鍵詞:
電池系統
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