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東西問丨范德偉:“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有何“黑科技”?
中新社石家莊2月3日電長信宮燈,一眼千年。作為河北博物院“鎮館之寶”和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身上藏著哪些“黑科技”?它何以成為中國2000多年前就已著手治理室內空氣污染的實證?其中蘊藏著古人怎樣的設計理念和智慧?河北博物院學術研究部研究館員、河北省博物館學會秘書長范德偉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解讀長信宮燈“黑科技”之謎及其在世界燈具史上的獨特價值。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西漢長信宮燈,為什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范德偉:長信宮燈約制成于西漢前期,距今已2000多年。這盞燈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滿城漢墓,為西漢時期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隨葬品。因燈身有“長信”字樣的銘文,遂定名為“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整體造型是一位跪地持燈的漢代年輕宮女,兩臂之間托持著一盞帶罩銅燈,通體鎏金。其造型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顯得輕巧華麗,實為罕見。這位宮女梳發髻,覆巾幗,身穿廣袖長衫,跣足跪坐,把漢代宮女的一個日常姿態定格在燈具之上,造型優美、大氣樸拙,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
燈最基本的功能是照明。這款燈高48厘米,放置于案幾之上與古人跽坐時的視線同高,符合當時人們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令人驚奇的是,它還能對照明效果進行調整。長信宮燈的燈罩部分由兩個弧形屏板組成,合攏后為圓形,嵌于燈盤的槽之中,其中一塊屏板可以左右開合,以調節燈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類似于今天使用的臺燈。
從科學性看,長信宮燈帶有導煙管和燈罩,使用時油煙進入中空的燈體,解決了油燈的煙熏問題。并且,長信宮燈采取分鑄套接,宮女身體的頭部、身軀、右臂和燈座、燈盤、燈罩分別鑄造組合而成。各部分嚴絲合縫又裝插自如,清理煙灰煙垢十分方便。其制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承載著漢代青銅燈具獨特造物美學的長信宮燈,將人物、燈與排煙功能完美結合,渾然天成,其功能性與藝術性和諧統一,達到極致,是展示漢文化精髓的經典之物,亦是中國古代青銅燈具中的巔峰之作,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中新社記者:為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參觀完長信宮燈后稱“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具有環保意識”?它蘊含著中國古人什么樣的設計理念和智慧?
范德偉:長信宮燈的設計中,最為突出的是它蘊含的環保理念。由于當時還沒有蠟燭,都是點燈燭,主要成分是動植物油脂。以此作為照明燃料,雖實現了照明功能,但燃燒時煙塵較大,往往使室內空氣污濁、煙霧彌漫,并伴有刺鼻的氣味。
長信宮燈將玄機隱藏在宮女右臂寬大的袖口所形成的排煙通道——導煙管之中。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導煙管,它的一端連接燈盤,另一端連接宮女中空的身體,點燃后產生的煙氣煙灰在熱力推動作用下,沿著袖管進入并存儲在燈體內,直到落入宮女身體底部,從而實現收納污濁煙塵、清潔空氣的目的。
這樣的設計類似今天的煙道,但在2000多年前,實在堪稱最先進的發明創造,說明中國早在西漢就已著手于居住環境空氣污染的治理。
并且,長信宮燈的燈罩可以開合,既可擋風,又可調節燈光的照度和方向,關閉它,則可以防止煙塵和異味的外泄。
長信宮燈腹部藏煙、分向取光、鎏金燈體、分段設計,構思極其精妙,傳達出古人超前的環保意識和器以載道、重己役物、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相比西漢的長信宮燈,西方直到15世紀才由意大利科學家達·芬奇發明鐵皮導煙燈罩,比長信宮燈晚了1500多年。因此,中國是最早發明利用導煙管和燈罩解決燈煙污染的國家,在環保造物實踐中占據世界領先地位。以至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參觀完長信宮燈后盛贊:“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具有環保意識。”
中新社記者:這款堪稱“國寶”的漢代燈具,身上刻著的珍貴銘文揭示出它怎樣的傳奇經歷和身世之謎?
范德偉:長信宮燈上刻有“陽信家”“長信尚浴”等9處共65字銘文,從內容、字跡和刻工看,不是一次刻上去的,說明是幾經輾轉才最終到了中山王后竇綰手中。但是對于這件燈具最初的主人是誰,有過怎樣的流轉經歷,有不同的說法。
《滿城漢墓發掘報告》認為,銅燈最初的持有者應該是陽信夷侯劉揭家,劉揭的兒子因“有罪國除”,這件華美的燈具也被沒收,歸竇太后居住的長信宮所有。竇太后是漢武帝劉徹及中山靖王劉勝的祖母,竇太后的娘家在清河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距中山國(都盧奴,即今河北省定州市,領14縣,轄區大致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北部和保定市中南部的部分地域)不遠,因而推測竇綰與竇太后有親緣關系,燈是竇太后賜予竇綰。
另有專家推測,長信宮燈最初的持有者“陽信家”指的是陽信長公主,即漢武帝劉徹的親姐姐,她把這件燈具獻給了竇太后,竇太后又轉贈給了竇綰。
近期又有學者通過對銘文細節的梳理,提出長信宮燈最初的持有者是“長信尚浴”的竇太后,竇太后把燈賜給了陽信長公主,陽信長公主轉贈給了竇綰。
皇太后、諸侯王、長公主,再加上王后竇綰,這其中又有怎樣曲折的流傳經歷或驚心動魄的故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新的考古資料不斷面世,真相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中新社記者:為何說像長信宮燈這樣的環保燈具在漢代就已盛行?它所帶來的歷史“靈感”如何啟示今天?
范德偉: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繁榮和發展的時期之一,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恢復和提升,呈現盛世局面。
釭燈是燈具發展到漢代的一種創新燈型,這類燈具將減少煙塵污染的環保思想通過獨特的燈具造型和結構加以實現,達到了科學、技術、美觀、適用的完美結合。漢代釭燈堪稱中國古代綠色環保燈具,長信宮燈正是其中的代表性精品。
有趣的是,像長信宮燈這樣具有環保功能的漢代燈具并非孤例。如江蘇省揚州市甘泉漢墓出土的錯銀銅牛燈,牛背上的燈盞同樣設有燈罩,點燃后的煙塵通過燈罩、導煙管進入牛頭和中空的牛腹;山西省朔州市平朔漢墓出土的西漢雁魚銅燈,煙塵亦可以通過魚和雁頸進入中空的雁腹,等等。這說明在中國漢代環保燈具已然盛行。
參觀者拍攝錯銀銅牛燈。蘇陽 攝
2000多年后的今天,長信宮燈再次火出圈: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接力火種燈的創意即源于“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是希望借“長信”之義,表達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長信宮燈代表了中國漢代青銅燈具設計的最高水平,是漢代設計的典范,其技藝與理念均啟示著當下。(完)
受訪者簡介:
范德偉,河北博物院學術研究部研究館員,河北省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覽主創團隊成員,先后受邀在央視“國寶檔案”等欄目做專家訪談,央視“百家講壇——滿城漢墓”專題主講人。主持或參與的《行山——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形塑》等多個展項在全國陳列展覽評選中獲獎。
相關閱讀
-
熱議:東西問丨范德偉:“中華第一燈”...
中新社石家莊2月3日電長信宮燈,一眼千年。作為河北博物院“鎮館之...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3年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 -
焦點報道:北方雨雪稀少氣溫回升 南方陰...
中國天氣網消息未來三天(2月4日至6日),我國延續北晴南雨的天氣格... -
周六立春,“咬春”以迎春,你知道要“...
錢江晚報訊2月4日,周六,立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預示著寒冬... -
天天快報!“陳靖姑”影院看《無名》 “...
福建人士:信俗活動延續千年,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有福建網友... -
訊息:元宵節賞燈地圖出爐!哪里月伴燈...
中國天氣網微信公號消息五光十色花千樹,姹紫嫣紅不夜天”,一年一...
- 熱議:東西問丨范德偉:“中華第一燈”西漢2023-02-04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3年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2023-02-04
- 狂飆一共多少集_歡樂頌一共多少集2023-02-04
- 通訊!臨時工下班途中遇車禍致死可否申請工2023-02-04
- 天天視訊!拖欠50名農民工工資88萬多元 安2023-02-04
- 流動賭場藏身農戶家 安慶搗毀窩點抓獲12人!2023-02-04
- 六安一男子網戀遇詐騙 轉賬三萬余元后對方2023-02-04
- 觀察:安徽一知名景區公告:這段時間對全國2023-02-04
- 安徽兩高校發布返校須知 疫情防控仍是重點2023-02-04
- 最新!安徽兩地發布任免通知2023-02-04
- 【報資訊】上饒葛仙村秀美風光 宛若世外桃2023-02-04
- 春運過半 南鐵累計加開千趟旅客列車(圖)2023-02-04
- 江西多地歡樂迎元宵 各類民俗表演輪番上演2023-02-04
-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至半年以來新高,人民2023-02-04
- 世界速看:國際油價走低、原油系期貨飄綠,2023-02-04
- 焦點報道:北方雨雪稀少氣溫回升 南方陰雨2023-02-04
- 周六立春,“咬春”以迎春,你知道要“咬”2023-02-04
- 今日熱搜:男女情投意合的意思_情投意合的2023-02-04
- unableto install_the cas system was unable_報資訊2023-02-04
- 在南昌“金寶貝”退費退課 簽了退費協議卻2023-02-04
- 全球熱推薦:德興市金橋學校?每學期漲學費2023-02-04
- 辦公樓當LOFT公寓賣?南昌和昌萊蒙都會被業2023-02-04
- 世界速讀:水利部公布第二十批國家水利風景2023-02-04
- 重點聚焦!2022年南昌交通健康指數出爐 中2023-02-04
- 安徽2022年環境空氣質量分析發布 黃山位列2023-02-04
- 環球新消息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通知2023-02-04
- 當前熱文:美股回落納指跌1.59%,亞馬遜跌2023-02-04
- 農夫山泉漲價,只因瓶子貴了?2023-02-04
- 今日立春冷暖空氣交鋒 未來三天廈門以陰雨2023-02-04
- 廈船重工轉型升級迎兔年開門紅 造船訂單排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