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號駛上青藏鐵路“滿月” 發送旅客超9萬人次
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8月1日,時速160公里的動力集中型復興號動車組在青藏鐵路西格段投入運營一個月。一個月以來發送旅客超9萬人次,日均上座率達到112%。
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西格段復興號動車組投入運行后,西寧至格爾木的運行時間從6個多小時縮短至5小時30分,西寧至德令哈的運行時間從近4個多小時縮短至3小時22分,西寧、德令哈、格爾木進入5小時城市生活圈,全線實行電子客票和售服、驗檢、進出“三合一”等智能和人性化服務,為沿線近50萬居民提供出行便利,進一步提升乘車體驗。
“7月1日進入暑運以來,青藏旅游越來越熱,我們這趟車主要以旅游流、探親流、務工流及學生流為主,每趟車發送旅客在900人次左右,旅客上上下下,座位就沒有空的時候。”7月31日,從西寧開往格爾木的C891次旅客列車長劉文靜介紹。“不管旅客多少,我們的服務從來不打折扣的,我們途經的關角隧道列車要運行16分鐘,車隊精心編制耳鳴操,進出隧道時和旅客一起練習,緩解旅客過隧道時的不適;車廂內還設有壓力波保護控制系統,能夠在列車出入隧道或會車時,根據頭車信號及時調節空調風口,避免外界空氣壓力的變化對旅客造成的不適感。”
青藏鐵路西格段東起西寧站,向西途經湟源、海晏、烏蘭、德令哈至格爾木站,全線運營里程829公里。高原復興號動車途經之地旅游資源豐富,既有青海湖、察爾汗鹽湖等壯麗自然景觀,又有塔爾寺、“原子城”紀念館等獨特人文景觀,深受海內外游客的青睞。每一名旅客都將在列車上感受城市、草原、戈壁、沙灘等多種美景,“以前從格爾木到海晏只有一趟列車,需要九個多小時,現在有了動車,四個多小時就到了,非常方便。”想和同學一起去海晏看看海子詩歌陳列館等獨特人文景觀的格爾木市民激動地說。
青藏集團公司車輛部動車科黃齊介紹,為全面加強復興號動車組的檢修維護工作,他們嚴格執行故障“日統計、周分析、月總結”制度,對運用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時對接銷號;對現場關鍵作業嚴格落實“五到位”質量管控要求;針對暑期客流大等特點,每日聯合廠家開展車內服務設施整修工作,全面提升座椅、電茶爐等服務設施質量。同時,每周組織開展兩次實作演練工作,切實提升隨車機械師基本應急處置能力。復興號駛上青藏鐵路以來,機車設備出庫優良率一直保持100%。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復興號駛上青藏鐵路“滿月” 發送旅客...
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8月1日,時速160公里的動力集中型復興號動車組在青 -
暴雨中,他們堅守在一線——京津冀防汛...
新華社報道自7月29日開始,京津冀等地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現特大暴 -
暴雨中,他們堅守在一線——京津冀防汛...
新華社報道自7月29日開始,京津冀等地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現特大暴 -
(Z世代“走”大運)中國箭手周嘉玉:希...
中新網成都7月31日電(單鵬)成都大運會射箭比賽31日落下帷幕。在射箭最 -
新華全媒+ | 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8月1日,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 -
遭遇城市內澇或山區山洪泥石流怎么辦?...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持續強降雨容易引發城市內澇。城市內澇,就是因為高
- 復興號駛上青藏鐵路“滿月” 發送旅客超92023-08-01
- “中國車谷”漸成行業風向標2023-08-01
- 省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黨支部——榜樣引領2023-08-01
- 警惕老年斑反復潰爛 專家:警惕可能是皮膚2023-08-01
- 生完孩子腰痛下肢乏力 傳統醫學聯手為寶媽2023-08-01
- 老人自駕游西藏左腿腫脹長血栓 醫生血管2023-08-01
- 中行黃石沈家營支行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2023-08-01
- 新港區:中國人壽財險發揮保險“減震器”作2023-08-01
- 44aaaaa_44abcd2023-08-01
- 無梁殿簡介_無梁殿2023-08-01
- 門頭溝公路封閉信息 北京門頭溝房山豐臺部2023-08-01
- 清涼海濱 “熱”氣騰騰2023-08-01
- 數字人第 一劍,先斬「尹天仇」2023-08-01
- 搶灘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桐城“文章”2023-08-01
- 還沒用就壞了!合肥朱先生買到“冒牌貨”...2023-08-01
- 集中授牌!黃山又獲3項國字號榮譽2023-08-01
- 警惕!淮北已出現!2023-08-01
- 名單揭曉!安慶14人當選2023-08-01
- 安徽首個!蕪湖率先通過!2023-08-01
- 時隔三年半廈大重新開放參觀 需至少提前一2023-08-01
- 廈門事業單位招聘今起報名 共設置316個崗2023-08-01
- 廈門首個質量基礎設施服務站點落地灌口2023-08-01
- 2023廈門工博會成交及意向訂單額約4.2億元2023-08-01
- 今明兩天廈門時有雷陣雨 后天開始 “卡努2023-08-01
- 暴雨中,他們堅守在一線——京津冀防汛現場2023-08-01
- 暴雨中,他們堅守在一線——京津冀防汛現場2023-08-01
- (Z世代“走”大運)中國箭手周嘉玉:希望2023-08-01
- 新華全媒+ | 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高2023-08-01
- 遭遇城市內澇或山區山洪泥石流怎么辦?來看2023-08-01
- 樊城:“接訪”變“約訪” 主動化解群眾心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