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資訊:春晚微電影火爆:致敬每一位吹響希望號角的“張建國”
39封信疊在一起有多厚?也許僅有幾公分,也許是一個人的大半輩子。
一部聚焦普通觀眾的微電影《我和我的春晚》首次登上總臺春晚,被網友們稱贊為“新年第一哭”“炒雞感動”“全場最佳”。作品的靈感源于40年來全國的熱心觀眾給春晚的來信,千千萬萬個關注春晚的普通群眾濃縮成了電影的主角:張建國。
張建國曾是一名部隊炊事員,一次除夕夜的春晚節目讓他做飯時分了神,忘記吹小號通知大家吃飯,便被班長調侃“電視里面吹去唄”。玩笑被當了真,每年他都會給春晚劇組寫自薦信,直到39年后,他真的登上了春晚,帶著來自春晚劇組的回信:“這是一封遲到的回信,但愿我們的誠意沒有遲到。”
(資料圖)
春晚沒有讓“張建國們”失望。電影里吹響開飯號的張建國,觀眾席上抹眼淚的“張建國”,萬眾矚目的總臺春晚,把舞臺留給了他們。
為何是“信”?
“信”是貫穿這一故事的核心意象。39年的時間尺度,蒼老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念,伴隨著導演組的一封回信,40封信完成了一次“春天的約定”。這是春晚對觀眾追夢的回應,也恰好對應春晚陪我們走過的40年。
春晚總導演于蕾在談及創作時表示,前輩們在做春晚的時候,80年代、90年代都是一麻袋一麻袋收信的,其實看不太過來,沒有想到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數據化信息的時代,還有這么多觀眾在寄信給總臺。
于蕾透露說,總臺臺長做文字工作多年,這些來信他都會仔細讀,還把關于春晚的信轉交給春晚劇組。有一種信,讓人特別感動,就是每年都有人寄來給春晚寫的劇本,有的寫歌、有的是小品,而且都是一筆一劃寫下來的,多數不是打印的。這些信讓人感慨,有這么多關心春晚的人,還在為春晚寫劇本、寫歌詞、譜曲、提建議,這些就是春晚的鐵粉啊!好多作者年紀已經不小了,不會用電腦,一筆一劃寫,有的人用毛筆寫,還有人在落款上寫著“你們的好朋友”。于蕾說,這些信海雄臺長都會看,并專門讓劇組研究,能不能創作一部跟觀眾來信有關的微電影作品。于是,一個關于“信”的微電影故事就這樣誕生了。
這也是電影這種藝術門類首次登上春晚,用電影這個造夢的藝術,去為“張建國們”圓一個春晚的夢,回應每一年觀眾準時守候的信賴。這是一份延續了40年的信念,恰如張建國在影片中回應的那句“好飯不怕晚”:40年如一日地為全國觀眾獻上一桌“好飯”,這份用心用情,也許才是春晚在時光更迭中“不怕晚”的秘方。春晚主創就像家里那位最辛勤的掌勺人:后廚的忙碌你不必知曉,但這頓年夜飯,全家必須吃好。
為何是“他”?
電影里的張建國和大多數人一樣,是個認真度日的平凡人。他的口頭禪是“忙”:在部隊時忙著給大伙做飯,轉業了忙著修火車頭,之后忙著喂牛、忙著做飯、忙著照料家人……他告訴自己:我是要上春晚的,只是檔期沒有調開。他的心里也許藏著一個樸素的念頭:大家都忙,春晚回不了信很正常。雖然“忙”,但張建國“心不死”,支撐他的是想上春晚的夢想。
與角色相互映射的,是張建國的扮演者——一名真正的素人演員金長勇,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的一位普通農民,平時在當地的影視基地當門衛、做后勤,大伙兒都叫他“金叔”。他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提到得知自己要上春晚,激動到“身上發顫”,“我這一個上班的老百姓能夠為春晚拍片子,真是不敢想象。”
普通人,演普通人的故事。當說出那句“張建國,演奏家”時,張建國的這份信心從何而來?也許就是因為自春晚誕生之日起,它的血液中便流動著“把人民放在舞臺中央”的理念。春晚的節目形式、舞美設計在年年更新,但不變的是春晚里總有家長里短、柴米油鹽。春晚的舞臺,是能給普通人圓夢的。
張建國的故事,便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追夢的縮影。他們默默無名卻一路“奔忙”,怎知趕路久了,抬頭已是漫天星光。這份“平凡的榮耀”,在下一個春天即將開啟的日子,借春晚的舞臺,賦予了每一個踏實肯干、初心不忘的追夢人。
為何是“小號”?
從模糊不清的黑白電視,到本屆春晚的超清大屏,張建國凝視春晚的焦點,也隨時代發展而不停變化。但無論是青春還是花甲,他吹號時的身姿都是一樣挺拔,那把在開場便出現的小號,歷經滄桑,依然閃亮。
嘹亮的小號聲,曾是革命年代里先輩沖鋒陷陣、開天辟地的巨響。每當小號聲響起,我們會本能地注目聆聽,仿佛那高亢的聲音里,天然帶著一股集結的力量。影片最后,鏡頭切到春晚現場,佇立于觀眾席中的小號手吹響了歌曲《早安,陽光》的序章,電影和歌曲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銜接。小號集結起了舞臺上各行各業的“張建國們”,英雄本“雄”,人民本“民”直接出鏡,電影是為張建國制造了一個夢想,而舞臺上演繹的是普通人真實的夢想。不需要表演別人,不需要塑造角色,舞臺上的歌者展現的就是他們自己。
還有一點也頗令人感動 ,當總臺臺長建議把《早安 隆回》和《陽光總在風雨后》兩首歌串燒混搭,以阿卡貝拉呈現時,還專門要求一律不上專業歌手,把這個節目的舞臺讓給充滿陽光、自信和活力的普通中國人!
這部集結了眾多明星“配角”的微電影得到了中影股份的大力支持,就像他們此前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樣,《我和我的春晚》看似講述了“我”和“春晚”之間的故事,其實,“和”才是關鍵。怎樣連接“家”與“國”、“小”與“大”、“我”與“我們”,考驗著春晚主創的創造力。唯有如此,才能盡顯微電影之“微”,那是透過平凡者講述不凡事、通過小切口反映大時代的精微與共情。
可喜的是,這次春晚做到了:一封信很薄,卻可寄托普通人深厚的感情和依托;一封信很輕,卻在春晚創作者的心中分量有千斤之重。
在《我和我的春晚》中,有一處細節值得品味。張建國年輕時,他在火車廣播中向乘客介紹:“我是張建國,做飯的”;若干年后的他,同樣在火車上鄭重地介紹自己:“張建國,演奏家”。同樣的自豪,不同的答案,只因2023年的這趟列車是奔向夢想的啟程。人會因堅持而自豪,因夢想而閃耀。這是張建國的故事,何嘗不是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張建國”的你我寫照。
相關閱讀
-
每日資訊:春晚微電影火爆:致敬每一位...
39封信疊在一起有多厚?也許僅有幾公分,也許是一個人的大半輩子。... -
四海同賀中國年丨總臺記者走進直播間 ...
繼2022虎年春晚后,今年,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歐洲總站和意大利希... -
東西問·解碼兔年丨阿根廷漢學家伍志偉...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電題:生肖何以成為東西方交流的獨特文化資源?—... -
潮!“沉浸式體驗”讓傳統年俗火出圈_每...
新華社上海1月23日電(記者周琳張夢潔許曉青)春節期間,走進已經舉... -
世界速讀:新春走基層|湖南芷江:半里...
新春之際,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這座小縣城年味正濃,尤其是... -
過年 | 一粒“米石” 守護旅途
央視網消息:當我們坐在平穩的列車上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粒指...
- 每日資訊:春晚微電影火爆:致敬每一位吹響2023-01-23
- 四海同賀中國年丨總臺記者走進直播間 與歐2023-01-23
- 環球微速訊:武漢交警提醒:節日歡慶多,酒2023-01-23
- 忍冬小說講述了什么_忍冬小馬瘋跑 世界熱聞2023-01-23
- 12屆中國園博會時間_12屆中韓歌會2023-01-23
- 環球看熱訊:開門“紅”!黃陂稅務優質服務2023-01-23
- 消息!仙桃:多點發力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2023-01-23
- 全球速讀:【新春走基層】陽新荊頭山:村村2023-01-23
- 世界速看:湖北機場民警3個多小時尋回一件2023-01-23
- 即時焦點:燃氣巡線員:春節保供 更繃緊“2023-01-23
- 春節我在崗,國門一線過大年_今日快訊2023-01-23
- 襄城消防開展春節期間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宣傳2023-01-23
- 居民春節返鄉急遷戶口,湖北老河口警方“跨2023-01-23
- 春節期間,湖北襄州交警嚴查酒醉駕交通違法2023-01-23
- 東西問·解碼兔年丨阿根廷漢學家伍志偉:生2023-01-23
- 潮!“沉浸式體驗”讓傳統年俗火出圈_每日2023-01-23
- 當前時訊:樹上用餐,園里逛展,湖北十堰這2023-01-23
- 世界速讀:新春走基層|湖南芷江:半里廊橋2023-01-23
- 記者帶你武漢過大年|大年初一4萬余人到歸元2023-01-23
- 過年 | 一粒“米石” 守護旅途2023-01-23
- 賞舞龍舞獅,逛年貨市集,武漢東湖綠道熱鬧2023-01-23
- 過年 | 年輕的心照亮夕陽余暉 老人心中2023-01-23
- 過年美食那么多,疾控專家帶你好好吃飯! 2023-01-23
- 小朋友組團挨家“辭年”,村民:來的孩子越2023-01-23
- 汽車裝修設計效果圖_汽車裝修2023-01-23
- 賽爾號古雷亞好不好_賽爾號古雷亞 每日速遞2023-01-23
- 2023年全球經濟展望:潛在的滯脹風險上升-2023-01-23
- 天天短訊!新春走基層丨頂風冒雪,他們“守2023-01-23
- 新春走基層|黑土地上的“冰與火之歌”——2023-01-23
- 新春走基層|老漁民王朝生“上岸”記2023-01-23